并聯出貨NO.1 | 宋濤:AI +機器人值得再干十年
點擊鏈接,觀看完整視頻:
泡面、牛奶、榨菜......這些日用品居然都離不開一家機器人公司?
這家公司,10年磨一劍,自主研發,一步步趕超壟斷全球機器人的四大家族,成為工業機器人并聯賽道NO.1!
大學生創始人,畢業即創業,首筆融資800萬到如今企業估值20億。
近日,由楊玲主領的《破局者》團隊,專訪阿童木機器人創始人、CEO宋濤,探尋“機器人值得干十年, AI +機器人值得再干十年”的秘密。
&“天降”資金,意外的“天使輪”
第一筆資金,來得有些突然,但在彼時,恰逢中國經濟快速發展,數字經濟崛起。
從天津大學走出的劉松濤、宋濤,對工業機器人的理論研究跨越了本科、研究生整7年。在中國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濃厚的創業氛圍中,他們也想用一己之長,將所學投身所用,在迅猛的時代浪潮中將工業機器人技術產業化。
畢業即創業。有學生時代扎實技術加持,2013年,"創業”邁出了第一步,而更深的市場化,他們還在等一個契機。
2015年,偶然的機會,劉松濤、宋濤參與中關村創業大街企業融資路演,引起一位神秘投資人關注。一杯咖啡,一次認可,一個決策,800萬,阿童木機器人迎來“活血”的第一筆資金。
這位神秘投資人,正是同出天津大學的原趕集網創始人,現瓜子二手車創始人楊浩涌。
首筆“天降”資金,聽起來像個“傳奇”,既是意料之外,也是情理之中。
天使輪后,阿童木機器人在此后的7年間,相繼再獲4輪融資,領投機構包括深創投 、海達、雅瑞資本 、泰達科投、泰達海河、新松、國中創投、聯想、海爾、賽天等。
&“貼身肉搏”,“不太商業”的商戰PK
與大部分創業公司相比,阿童木的創業模式“不太性感”。
“扎身車間、俯身客戶現場”,兩位創始人都是自動化工科背景出身,他們堅信,技術自主研發是長久可持續的優選項。這是一條長久的“坐冷板凳”技術攻關之路。
阿童木的第一個目標樸實也無趣,“先活下來”,宋濤表示。
聚焦在并聯機器人控制與結構上的優勢,瞄準了進口品牌直面PK。
而那時,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,四大家族占據半壁江山。對于后起之秀的阿童木機器人,身處激烈的市場競爭中。
產品需求增長是否可持續?零部件供給是否有保障?企業自身能力能否支撐?潛在市場風險能否承受?系列命題在與同行競爭的“貼身肉搏”中被擺上臺面。
瞄準第一名,打進攻戰,打第一名的長處。阿童木找到了自身系統運行的杠桿點。在產品技術、品牌服務兩大維度建立了自身的核心優勢。
從 2015 年首輪融資完成,在研發端,公司每年投入大額研發資金,自主研發核心零部件,減少供應鏈依賴,優化成本結構,同步對客戶能夠穩定、快速響應供貨周期。
而在品牌服務端,更是精細化布局,將品牌戰略流程化,流程工具化,在外資品牌的品牌強勢中建立自己獨特的服務優勢。
& 順勢前行,AI +機器人值得再干十年
1962年,由美國首創首臺工業機器人到日本普及產業化,中國接棒成為最大市場,工業機器人從嗷嗷待哺的“嬰兒期”茁壯成長,相繼走過“少年期”、“青春期”,步入“成年期”,其韌性更加遒勁。
“10 年前,我們講機器人值得干十年,我覺得現在這句話應該講成 AI +機器人值得再干十年”,宋濤表示。
未來,工業機器人將“更高效”、“更智能”,應用廣度與深度更全面、立體。
尤其在AIGC時代,由基礎大模型提供的多模型、文本等能力將進一步加持給工業大模型,而天生自帶“數字原生”基因屬性的工業機器人,將帶著AIGC能力曙光落地至千行百業產線中,將行業knowhow及部署能力更精細化地賦能制造業。
在此趨勢下,阿童木從最初的深扎并聯賽道到新能源高熱趨勢節點下,公司及時調整戰略路線,在保持原有并聯品線基礎上,推出SCARA產品線,角逐新能源鋰電、光伏、3C電子、汽配等行業應用的巨大存量市場。
“我們當前同步在布局人形機器人研究,”宋濤表示。
伴隨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、算法技術的攻克發展,相信其應用場景、使用剛需顯現只是時間問題。